|
一、直接教學的提供: 根據學生學習的個別需求,分析其優勢與弱勢,對於弱勢進行補救教學、發展優勢能力。教學方式可分成個別或小組等,採彈性教學 的模式;教學內容包含學科能力(語文、數學)、情緒抒發與溝通技巧的培養、知覺動作與體能上的訓練。可以採取在資源教室或是 資源教師至班級中入班指導。 二、間接教學的提供: 進入班級協助學生適應普通班的學習,與人際溝通等;給予班級導師、科任教師等,有關教材教法、專業資訊等諮詢。 三、擬定個別化教育計劃(IEP) 資源教師每當學生入班時,便開始蒐集相關家長意見、普通教師意見、學生測驗評估結果、醫療專業建議等,為學生擬定個別化教學 計劃,內容包括學生基本資料、專業團隊評估建議、教學型態、學期目標等。 四、提供相關專業團隊: 視學生的需求,申請語言治療、物理治療、職能治療等到校服務,為學生評估與為家長提供建議。 *治療師評估和治療項目: 物理治療:行動、平衡、關節活動度、體適能、行動輔具、擺位輔具 職能治療:日常活動、課業學習、手功能、手眼協調、感統、生活、輔具、環境改造 語言治療:吞嚥、構音、語暢、語言理解、表達、溝通、輔具 五、轉銜服務 當學生升學或轉學時,資源教師提供新學校有關學生的學習資訊與能力報告,協助學生在適應新環境時,減少許多重複的測驗與節省 觀察時間。 |